Description
Metadata
Settings
owl:sameAs
Inference Rule:
b3s
b3sifp
facets
http://www.w3.org/2002/07/owl#
ldp
oplweb
skos-trans
virtrdf-label
None
About:
Friedrich Gulda
Sponge
Permalink
An Entity of Type :
owl:Thing
, within Data Space :
134.155.108.49:8890
associated with source
dataset(s)
Attributes
Values
rdfs:label
Friedrich Gulda
Friedrich Gulda
rdfs:comment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1930年5月16日出生,2000年1月27日去世),奧地利鋼琴演奏家。早年以演奏貝多芬鋼琴曲目著稱,晚年則將自己的興趣轉往爵士樂與即興音樂。 古爾達生於維也納,其父親是一位老師。古爾達從七歲開始學琴,師從 Felix Pazofsky,嗣後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分別在 Bruno Seidlhofer 與 Joseph Marx 門下學習鋼琴以及音樂作曲理論。十六歲那年,他在日內瓦贏得他的第一項國際鋼琴競賽,旋即展開世界性的鋼琴演奏會之旅。二十歲的古爾達即能夠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彈奏全本的貝多芬奏鳴曲,因此被稱為傑出的貝多芬鋼琴演奏家。 讓古爾達的藝術成就停滯在貝多芬曲目的主要原因,或許不在於他對爵士樂的興趣,而在於他未能追求個人琴技的突破。他曾說:「我的練琴時期是從13到16歲,之後便是尋找音樂真理的過程」,然而,對於一個鋼琴家來說,音樂的真理恐怕仍只能透過對技藝的不斷精鍊而達到純熟的境界。 古爾達結過兩次婚,有三個小孩。其中 Paul 以及 Rico 也都是鋼琴家,而古爾達的第二任妻子祐子·古爾達 (Yuko Gulda,日本人,舊姓脇山)也是一位鋼琴家。雖然古爾達並不喜歡教鋼琴,但他在維也納也指導過一些學生,其中包括 Martha Argerich。
sameAs
dbr:Friedrich_Gulda
dcterms:subject
Pianists
dbkwik:resource/2jnmX040vJxRBMX546aDow==
foaf:homepage
http://www.gulda.at/
dbkwik:jaz/property/wikiPageUsesTemplate
dbkwik:resource/q2xOOXFgV29zRrSzn7jD0A==
dbkwik:resource/WErSi7Nqh5ZkavpFaT0eug==
dbkwik:resource/gQrbTwPZfETN3UrFFaCmeA==
dbkwik:resource/3-IBky-LVWuF__SG4dyAFQ==
dbkwik:resource/Hb4CtJjidjscok8Ds6nyyA==
dbkwik:resource/KwZpEAUiWkAe6vcbzyEzxg==
dbkwik:resource/WZj5kg2js-FnE_v9UaaJww==
dbkwik:resource/hYuMjkEWJMnrqS2HbUNtfw==
dbkwik:resource/rsDt_v0rztZ67YCPjCi-Iw==
Name
Gulda, Friedrich
Date of Death
2000
(xsd:integer)
Place of Birth
Steinbach am Attersee
Date of Birth
1930
(xsd:integer)
Short Description
Vienna
abstract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1930年5月16日出生,2000年1月27日去世),奧地利鋼琴演奏家。早年以演奏貝多芬鋼琴曲目著稱,晚年則將自己的興趣轉往爵士樂與即興音樂。 古爾達生於維也納,其父親是一位老師。古爾達從七歲開始學琴,師從 Felix Pazofsky,嗣後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分別在 Bruno Seidlhofer 與 Joseph Marx 門下學習鋼琴以及音樂作曲理論。十六歲那年,他在日內瓦贏得他的第一項國際鋼琴競賽,旋即展開世界性的鋼琴演奏會之旅。二十歲的古爾達即能夠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彈奏全本的貝多芬奏鳴曲,因此被稱為傑出的貝多芬鋼琴演奏家。 自 1950 年代之後,古爾達開始接觸爵士樂,並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1956 年,他在美國新港爵士音樂節演出,隨後又到美國爵士之都巴德蘭特演奏。他不但寫了很多的爵士樂曲,協助創立歐洲爵士交響樂團與即興音樂學校,後來也開始在自己的演奏會中融合了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曲目。然而這些在 1970 年代的混合音樂會並未受到高評價。1982 年他與爵士鋼琴家 Chick Corea 開始合作,兩人推出了一張混合爵士與古典樂風格,漫長的即興演奏曲專輯 "The Meeting"。此外,他也實驗過用改裝的大鍵琴演奏巴赫的曲目。然而,這些表演,以及他特立獨行的個性,並沒有讓他成為特別成功的跨界演奏家,反而獲得「恐怖主義鋼琴家」的暱稱。1999 年三月,出現謠言表示深居簡出的古爾達已去世,數日後卻又「復活」而令人錯愕。不到一年之後,古爾達就真的因為心臟病發而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雖然古爾達早年以詮釋貝多芬的鋼琴曲目聞名於世,事實上他對於演奏巴赫,莫札特,舒伯特,蕭邦,德布西以及拉威爾也有自己的心得與見解。他曾表示,比較起貝多芬,他覺得自己「和海頓、莫札特和印象派作曲家心靈上更接近」。由於古爾達在中年之後受到爵士樂風的影響,除了即興作曲外,在彈奏古典樂曲目時也會帶有一些即是風格,最明顯的是他晚年所灌錄的莫札特專輯,他在演奏時使用了大量的裝飾奏。而爵士樂的影響所產生最正面的效果則在於他到 1967 年時開始重新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這套全集錄音兼備演奏技巧與詮釋深度,也成為他在貝多芬演奏成就方面的定評。維也納音樂學院曾經想要頒發貝多芬戒指給他,以表揚他的成就。但天生不喜歡權威的古爾達拒絕接受而將之退還。 讓古爾達的藝術成就停滯在貝多芬曲目的主要原因,或許不在於他對爵士樂的興趣,而在於他未能追求個人琴技的突破。他曾說:「我的練琴時期是從13到16歲,之後便是尋找音樂真理的過程」,然而,對於一個鋼琴家來說,音樂的真理恐怕仍只能透過對技藝的不斷精鍊而達到純熟的境界。 古爾達結過兩次婚,有三個小孩。其中 Paul 以及 Rico 也都是鋼琴家,而古爾達的第二任妻子祐子·古爾達 (Yuko Gulda,日本人,舊姓脇山)也是一位鋼琴家。雖然古爾達並不喜歡教鋼琴,但他在維也納也指導過一些學生,其中包括 Martha Argerich。
Alternative Linked Data Views:
ODE
Raw Data in:
CXML
|
CSV
| RDF (
N-Triples
N3/Turtle
JSON
XML
) | OData (
Atom
JSON
) | Microdata (
JSON
HTML
) |
JSON-LD
About
OpenLink Virtuoso
version 07.20.3217, on Linux (x86_64-pc-linux-gnu), Standard Edition
Data on this page belongs to its respective rights holders.
Virtuoso Faceted Browser Copyright © 2009-2012 OpenLink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