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Metadata
Settings
owl:sameAs
Inference Rule:
b3s
b3sifp
facets
http://www.w3.org/2002/07/owl#
ldp
oplweb
skos-trans
virtrdf-label
None
About:
dbkwik:resource/XJhSdGXuHWpljFPq4Oa1OQ==
Sponge
Permalink
An Entity of Type :
owl:Thing
, within Data Space :
134.155.108.49:8890
associated with source
dataset(s)
Attributes
Values
rdfs:label
昆蟲的擬態與防禦機制
rdfs:comment
生物的體色若和環境相似,藉此使其獲得保護的情形稱為「保護色」。通常保護色可使獵物躲過獵食者的捕捉,或是藉由特殊的體色以威嚇敵人,甚至有些獵食者也會利用特殊的保護色隱蔽自己,達到捕獲獵物的目的。一般而言,保護色可分為隱蔽色和警戒色兩種類型。 1.隱蔽色: 有些昆蟲的體色和四周的環境極為相似,使自己不易被發現,這種情形稱為隱蔽色,使其能夠躲避敵害,如蟬、蛾、蝗蟲、螽斯…… 2.警戒色: 有些動物具有極為醒目鮮艷的色彩,代表其具有危險性或是味道不佳,使得獵食者不敢輕易食用,因此達到保護的效果。有些昆蟲的體色十分明豔清晰,這些色彩以鮮豔的紅色、黃色、橘色組成或與黑色相間,非常醒目。這類昆蟲吃的食物常有特殊物質,累積在蟲體內,使昆蟲味道差或有毒,並可由幼蟲轉移到成蟲,捕食者取食後會有不適或嘔吐現象。藉由鮮豔色彩來增強捕食者的印象,使其下次不敢再犯,這就是警戒色所得到的保護效果。如樺斑蝶幼蟲取食馬利筋,將毒質留在體內,其體色為極鮮豔的警戒色,就不容易被取食。 1.隱蔽式擬態(Mimesis): 生物讓自己和生活的背景很相像,進而躲避敵人的捕食,此種擬態行為,屬於隱蔽式擬態,例如:枯葉蝶模擬枯葉,竹節蟲模擬樹枝等,都有助於逃避敵害。 假眼紋是成蟲或幼蟲身上如眼睛般的花紋,也可以說是矇騙敵人的另一項擬態花招—大的假眼紋可以恐嚇天敵,小的假眼紋則可以作為轉移攻擊要害的犧牲點。
dcterms:subject
dbkwik:resource/bjJh_aLNNF_hyCx2xOhieA==
abstract
生物的體色若和環境相似,藉此使其獲得保護的情形稱為「保護色」。通常保護色可使獵物躲過獵食者的捕捉,或是藉由特殊的體色以威嚇敵人,甚至有些獵食者也會利用特殊的保護色隱蔽自己,達到捕獲獵物的目的。一般而言,保護色可分為隱蔽色和警戒色兩種類型。 1.隱蔽色: 有些昆蟲的體色和四周的環境極為相似,使自己不易被發現,這種情形稱為隱蔽色,使其能夠躲避敵害,如蟬、蛾、蝗蟲、螽斯…… 2.警戒色: 有些動物具有極為醒目鮮艷的色彩,代表其具有危險性或是味道不佳,使得獵食者不敢輕易食用,因此達到保護的效果。有些昆蟲的體色十分明豔清晰,這些色彩以鮮豔的紅色、黃色、橘色組成或與黑色相間,非常醒目。這類昆蟲吃的食物常有特殊物質,累積在蟲體內,使昆蟲味道差或有毒,並可由幼蟲轉移到成蟲,捕食者取食後會有不適或嘔吐現象。藉由鮮豔色彩來增強捕食者的印象,使其下次不敢再犯,這就是警戒色所得到的保護效果。如樺斑蝶幼蟲取食馬利筋,將毒質留在體內,其體色為極鮮豔的警戒色,就不容易被取食。 生物的形態擬似另一種生物或非生物,使個體能夠爭取到更佳的生存機會,這種情形稱為「擬態」。有些擬態是讓生物個體溶入周遭的環境中,使擬態的生物不易被發現,這種擬態的情形,廣意的說,也屬於保護色的一種,稱為具隱蔽效果的擬態,如隱蔽式擬態和韋斯曼氏擬態。有些生物的擬態則具有較積極的嚇阻作用,警告獵食者不要輕易捕捉牠們,否則可能會嚐到苦果,如貝茲氏擬態和米勒氏擬態。 1.隱蔽式擬態(Mimesis): 生物讓自己和生活的背景很相像,進而躲避敵人的捕食,此種擬態行為,屬於隱蔽式擬態,例如:枯葉蝶模擬枯葉,竹節蟲模擬樹枝等,都有助於逃避敵害。 2.韋斯曼氏擬態(Wasmannian mimicry): 韋斯曼氏擬態是指擬態者模仿寄主的體型或動作的情形,進而達到與寄主共同生活的目的。此種擬態常發生在社會性昆蟲的群聚中,例如分布在歐洲的黑隱翅蟲(Atemeles pubicollis),其幼蟲有擬似螞蟻幼蟲的肢體動作,並且會分泌出類似的化學分泌物,使螞蟻接納並照顧牠們。 3.貝茲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 一種缺乏防衛能力的動物,擬似有毒或味道不佳的動物之警戒特徵,因此得以躲過捕食者之攻擊,此種擬態型式是由英國的昆蟲學家貝茲(Batesian)所提出,故稱為貝茲氏擬態。以瓢蟲和泡沫蟲為例,因獵食者不喜歡吃顏色亮麗的瓢蟲,使得外型擬似此種瓢蟲的泡沫蟲,也降低了被捕的機會。這種擬態有以下幾個條件,為了保障這種擬態的成功機率,通常擬態者的數量不會太多(少於5%),且發生時間與被擬態者相同,以免被獵食者識破。 4.米勒氏擬態(Mullerian mimicry): 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毒或味道不佳的動物,彼此之間有互相擬似的情形,此種擬態模式,由另一位德國學者米勒(Mullerian)所提出的,因此稱之為米勒氏擬態。這不但使捕食者不敢捕食,也加強對警戒特徵的記憶與辨認,藉此達到防衛的目的,避免太多種警戒色天敵會混淆。例如外型擬似的樺斑蝶和黑脈樺斑蝶二者,均為味道不佳的蝶類。具有毒針的很多種蜂類之間也很相似,如人類飼養的義大利蜂、中國蜂、非洲蜂和大蜜蜂等,由於這些互相擬態的物種具有類似的警戒特徵,可加強捕食的印象,因此也減少了他們被捕食的危機。 假眼紋是成蟲或幼蟲身上如眼睛般的花紋,也可以說是矇騙敵人的另一項擬態花招—大的假眼紋可以恐嚇天敵,小的假眼紋則可以作為轉移攻擊要害的犧牲點。 有些昆蟲身體或翅膀上的斑點,很像大動物的眼睛,如一些蛾類和蛺蝶、眼蝶的後翅等,具有大型的眼狀紋。這些眼狀紋有如野獸、猛禽的眼神,加上突然的動作,如展翅露出眼狀班,可能讓敵人受到驚嚇,增加自己逃跑的機會;有些昆蟲如部分小灰蝶,在後翅尾端有一個小假眼紋,讓天敵誤以為是頭部,轉移被攻擊的位置以保其性命。 蜂或少數螞蟻會用毒針反擊之外,天生懂得用毒來防身或保護族群命脈的小昆蟲不勝枚舉。某些蛾類的幼蟲,如刺蛾、毒蛾、枯葉蛾和部分的燈蛾,身上都長著或多或少的棘刺或細毛,這些毛刺和體內毒腺相互連接,不小心碰觸了,皮膚會疼痛、起泡;某些昆蟲遭受攻擊時會直接分泌有毒液體,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天敵吃食,如紅胸隱翅蟲就是一種例子。 某些昆蟲身上會散發怪味道,昆蟲的異味大致可分為腥臭和屍臭二種。腥臭味昆蟲包括:俗稱臭腥龜仔的椿象及不少的瓢蟲、金花蟲、放屁蟲、擬歩行蟲、偽瓢蟲、螢火蟲等。屍臭味昆蟲首推昆蟲界的殯葬業者─埋葬蟲為代表。 鳳蝶科的幼蟲頭部後方藏著一對「臭角」,臭角的顏色通常是鮮艷的。當受到侵犯時,會擡起頭及胸,這對臭角會馬上從體內翻出並散發出一陣濃郁的異味,這些異味通常來自他們所攝食的寄主植物,藉此驅退來犯的天敵。 1. 徐堉峰. (2002). 昆蟲學概論. 台北市: 合記圖書出版社. 2. 盧耽. (2008). 圖解昆蟲學. 臺北市: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Alternative Linked Data Views:
ODE
Raw Data in:
CXML
|
CSV
| RDF (
N-Triples
N3/Turtle
JSON
XML
) | OData (
Atom
JSON
) | Microdata (
JSON
HTML
) |
JSON-LD
About
OpenLink Virtuoso
version 07.20.3217, on Linux (x86_64-pc-linux-gnu), Standard Edition
Data on this page belongs to its respective rights holders.
Virtuoso Faceted Browser Copyright © 2009-2012 OpenLink Software